光伏水利
大力發展光伏水利產業,讓中國人飯碗裝中國糧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2月23日至24日在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會議。此次政治局常委悉數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這在2007年以來是從沒有過的,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農村發展及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視。
此外,從水利部獲悉,2013年中央和省級各類農村水利初步統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不少省份各級投入過百億元。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農田水利事業的關注及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力度逐年提高,極大推動和加快了我國農田水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夯實國家糧食安全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把農田水利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都把農田水利擺在十分重要和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強調,充分體現農田水利在我國糧食生產、農業發展、社會穩定中的重要地位。
要確保中國人飯碗裝中國糧,必須加快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據了解,我國糧食生產受水影響最大,“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農諺道出了農田水利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而我國雨洪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繁交替發生,靠天吃飯的現狀仍然存在,自然天氣對糧食生產影響較大。
財政部水利部關于修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提到,應加快農田高科技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田間配套工程。調查顯示,高科技農田水利可顯著提高糧食生產抗御自然旱澇災害的能力,農田水利建設滯后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研究表明,在影響糧食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應最為突出,水利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在40%以上。應全面推進我國農田水利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產。
光伏水利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
在新形勢下,中國糧食產量和安全面臨多重考驗。我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吃飯問題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作為農業大國,只有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糧食自給后,才能掌握糧食供給的主動權,進而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br />
長久以來,我國農業水利發展面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水資源本身的限制,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和農業畝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和14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50%;降水量和河川徑流量的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很多區域時常發生嚴重旱情。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土地面積占全國的64%,人口占46%,耕地占60%,地區生產總值占45%,而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19%。人多水少,農業旱災頻發多發、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區域土地水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二是由于灌溉電網架設不便,導致農田灌溉在電力方面配套不足,農業抗旱救災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三是能源短缺或經濟性能差,有相當大的區域因為灌溉能源動力的缺乏,嚴重制約了農業水利建設發展。面對農業水利發展滯后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光伏水利產業有效止渴農業灌溉。